后YQ时期,中国营养产业如何应对挑战,共话未来。『营养盒子』第一时间专访了营养产业头部企业,策划了“后YQ时期「乘风破浪的营养产业」系列专题访谈”。本期受访嘉宾是中粮营养健康研究院院长郝小明。
顺应市场需求,迎接消费升级浪潮
受特殊事件影响,从长期趋势看,将表现为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期待,推动食品消费由“吃得饱”向“吃得明白”、“吃得健康”转型升级。此次YQ期间会加速这一变化进程。
近年来行业中出现了功能性食品、代餐食品、营养强化和特殊膳食食品的热潮,在乳酸菌、代餐奶昔、婴幼儿辅食等领域形成一系列明星品牌。这些产品和品牌体现出食品行业中的六大消费浪潮:安全、美味、营养、方便、价格和绿色。食品安全是否有保障,好不好吃,有没有营养保健功能,消费是否方便,性价比如何,企业是否履行了可持续发展责任,这既是消费者在购买食品时的决策因素,也是他们对食品企业的评价标准。
作为中粮集团科技创新核心研发平台,中粮营养健康研究院以“立足生命科学、致力营养健康,服务产业链、研发好产品,提升人们生活品质”为使命,以“创新超越客户诉求,科技引领健康中国”为愿景,以全方位支撑集团产业发展为中心,围绕“以营养健康为核心的产品开发”、“以提质增效、节能减排、绿色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技术开发”开展研发创新工作,充分发挥人才、设备设施、跨领域研究能力等优势,为集团产业及其客户提供高质量科技创新服务。
未来走向:精准营养+健康管理
对于未来营养产业的发展走向,一个重要方向是精准营养。精准营养可以提供个性化的营养方案,解决个体差异的问题。由于每个人的生活习惯、遗传背景、代谢指征和生理状态等方面千差万别,对营养素的吸收、合成、转运、代谢方面存在差异,这使得同一套营养方案对不同人的干预作用可能会有所不同。个性化的营养需求从根本上更符合营养学的理念,但由于缺乏足够的理论和技术储备,行业目前还无法为消费者提供真正符合个性化营养需要的健康产品。相信随着精准的检测、采集等技术手段的日益成熟,结合现代营养组学的分析和评价模型的建立完善,行业将在未来逐步实现个性化、专业化的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这将是整个营养健康产业的努力方向。
随着居民健康意识水平的提高,消费者从被动接受诊疗向主动预防、病后康复和健康管理发展,在“预防-治疗-康复-健康管理”的现代医学全链条环节中,健康管理将扮演重要角色,相关服务需求正在快速崛起,已经涌现美年大健康、华大基因等龙头企业,且市场容量逐年攀升。可见随着消费者的生活理念、健康管理行为的变化,企业需要及时调整产品和服务理念,从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出发,从投资拉动型的增长模式转变为以科技创新和资源优化配置拉动的增长模式,才能在营养重构的新时代立于不败之地。
重构营养产业:技术创新+跨界合作
一是通过技术创新来撬动产业红利。21世纪以来,全球出现了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轮技术创新浪潮。营养产业更是急需各类新兴技术来加快产业的发展与升级。人工智能、物联网+将为营养产业带来变革。如可穿戴设备、远程医疗、慢病监测、区块链医疗应用等都需要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发展来实现。只有依托科技创新才能撬动产业红利。
二是通过跨界合作来实现产业升级。大健康产业涉及生命科学、食品科学、营养学、药学、医疗产业、农业等等,近些年互联网、金融等也在不断与大健康产业进行跨界合作。大健康产业的规模和价值都将得到空前的爆发,未来必将吸引更多企业的关注和跨界布局。在这个过程中,强势企业一轮接一轮的冲击对于深耕大健康领域的传统企业而言,既是巨大的挑战,也是变革和创新的驱动力。在学科研究领域,新营养学的时代融合了食品科学、营养学、医学、社会学等多学科,需要进行相互学习和借鉴,这样才能多方位、更系统深入地研究人类营养健康的本质,从而采取有效和可持续的改善行动增进全人类的福祉。
投稿:请发邮箱 ruomao#hotmail.com (#换成@)
删稿:本站内容部分为会员转载,如需要删除请发至编辑邮箱处理!
建议:本站是养生门户网,分享的产品大多是食品为主,不能代替药物。有一定的调理作用,但不保证每个人食用后有同样的效果。分享的案例均转自互联网,如您有大病,建议您去看医生!我们理念是当下就要养生!